現場朗誦獲獎作品。記者王燕 攝
  3620份廣州市大中學生徵文比賽來稿統計顯示——
  本報訊 (記者楊洋 通訊員陳桂芳)9月14日,“悅讀:遇見了更好的自己”廣州市大中學生徵文比賽頒獎會舉行,比賽由廣州市青年文化宮、廣州市中學語文教研會、廣州市中學生文聯共同主辦,從今年3月中旬開展至5月底結束,共收到147所大中學校的學生來稿3620份。評委發現,徵文顯示大中學生閱讀書目高度雷同,自主選擇閱讀的書籍不多,閱讀的幸福感不強,雖有閱讀,卻罕有“悅讀”。
  徵文高頻率出現特定作品
  青宮統計了徵文中提及的書目,古今中外、文學、哲學、歷史、經濟等均有涉獵。但統計人員發現,值得關註的一個現象是,徵文的書目較為雷同,《紅樓夢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家》、《簡·愛》、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》、《目送》、《安靜》、《啞舍》、《像你這樣一個女孩》等,還有李白、杜甫的詩和李清照、柳永的詞,以及三毛、餘秋雨、安妮寶貝、安意如的作品,高頻率地在徵文中出現。
  另外數千份徵文顯示,青少年學生的閱讀媒介紙質閱讀占七成,紙質、電子閱讀兼有占三成,只有十數篇是從電子媒介中閱讀書籍。
  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擔任廣州大中學生徵文比賽評委多年,他發現現在學生的閱讀範圍比較窄,基本是學校要求的經典名著,並且多數是讀後感式的“中規中矩”,能夠記錄和表達自己“悅讀”感受的少之又少,缺乏靈氣和創意。
  閱讀或需要多樣化
  饒原生認為,本次徵文實際上是提出了這個問題——“你的閱讀‘悅讀’嗎?”饒原生說:“我還是有些隱憂,徵文大多跑了題,只是談了閱讀而罕有分享閱讀之愉悅,也缺乏可讓人讀之愉悅的書作舉例。值得一提的是,初中組的文字最讓我賞心悅目,也許是年紀趨小而使得思維上更少禁錮?”
  他比較了初中、高中和大學的徵文發現:越長大越沒有想法。大學組的文字更無可挑剔,行文也更成熟,但初中組的創意更多,形式也有一些創新。
  另外,他還認為青少年的閱讀方式可以更多樣化:“時代在變,書房中茶香伴書香固然值得推崇,但在這批徵文中卻罕有看到諸如到田野調查中去‘走讀’、在微信(微博)分享與互動中的‘網讀’、置身書展(講座)小論壇里的‘壇讀’等多樣性的與時俱進的‘悅讀’。有些孩子給他一本書翻兩頁就扔一邊,但在網上轉給他一篇帖子就能認真讀完,作為大人要多想想孩子能接受什麼。”  (原標題:寫作文最愛引三國紅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y19eyvy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